3月9小分子褐藻醣膠日,南書房座無虛席。
  深圳圖書館與“詩樂會”合作組織的“國寶《詩經》十年耕讀計劃”第二場——“《詩經》名篇《氓》對現代婚姻幸福的啟示”講座吸引了100多名票貼市民前來。活動以講解《詩經》名篇《氓》為內容,現場有老師進行領讀,還配之以音樂及舞蹈,令現場市民印象深刻。
  據瞭解,“詩樂會”是由一群深圳人以詩歌為名組建的公益文化組織。創辦人子張介紹,“詩樂會”由幾個喜愛中國古典文化的金融界人士,microSD於2012年的農曆九月初九(重陽節)創辦,目前“詩樂會”會員已超過200多人,他們中除了來自深圳社會各界的人士,也不乏北京、上海等地有著共同愛好的人。
  和一般的民間閱讀組織不同,“詩樂會”重點關註《詩經》。從愛《詩經》到讓更多人瞭解《詩經》,“詩樂會”已經在各高校、圖書館等場所,舉辦了多場閱讀分享的講座和沙債務整合龍,獨特的吟誦及音樂、舞蹈也是活動的保留環節。
  “傳統文化也可成為國室內裝潢人靈魂根基”
  “我認為中國經典著作對人的影響是持久的。就像水一樣,潤物細無聲。”子張坦言,自己曾對於西方文化十分“痴迷”,近幾年才開始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。
  在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舉辦前後,子張在地鐵站看到《論語》金句公益廣告,“禮之用,和為貴”、“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皆兄弟”。在喧鬧的街頭看到《論語》金句,子張內心十分震撼。之後閱讀了《論語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,並對《詩經》產生了興趣。
  子張認為,生活在都市的人們,很多人存在精神焦慮,缺乏對於家國、親友、愛情各方面普世價值觀的共識。“我身邊就有很多朋友從基督教、佛教等宗教信仰中尋求精神慰藉,其實,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成為國人的精神家園和靈魂根基。”
  在子張看來,《詩經》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經典。“《詩經》是五經當中最早的一部,四書五經中也有大量對《詩經》內容的引用,很多中國思想史上出現的東西都可以從《詩經》中找到端倪。”
  迷上《詩經》的子張開始經常與身邊的朋友談論相關話題,而讓他深感意外的是,有許多朋友也同樣對《詩經》非常感興趣,“詩樂會”應運而生。
  “如何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歡上《詩經》?”一次偶然的機會,子張將自己想要大力傳播《詩經》的想法表達給了深圳市圖書館,隨即得到圖書館的大力支持。他將自己從世界各地收集的200多本各種版本的《詩經》捐給了深圳市圖書館,專設兩個書架陳列。後來,“詩樂會”的成員還效仿西方免費派送《聖經》的做法,在酒店房間擺放《詩經》,在各種公眾活動中贈送《詩經》,到現在,已免費贈送《詩經》超過3000本。
  “在民國初期,蔡元培宣佈所有學校廢除讀經,大量的西洋學堂開了起來,現在的人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已非常陌生。我們現在做的這件事,是想重新出發。”子張說。
  “近些年,人們又開始漸漸關註傳統文化,在這個時候對其從正面進行推廣是非常有意義的。”深圳社科院歷史文獻學博士關萬維認為,《詩經》是五經中最好讀,也是最美的,從《詩經》入手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
  “用多元形式還原《詩經》本來面目”
  “《詩經》里的《氓》,描述了一個女子從相愛、結婚,到被愛人拋棄,最後覺醒的過程,《氓》用約300字的篇幅,把一個女人豐富的內心以及人生中的重要片段呈現了出來。”在“詩經名篇《氓》對現代婚姻幸福的啟示”講座中,深圳女性文化沙龍主持策劃人劉琴與現場觀眾分享了她對於《氓》的理解。
  “之前我對於《詩經》的理解也是浮於面上,通過子張的講座開始慢慢熟悉和理解《詩經》,並加入‘詩樂會’參與《詩經》的普及和傳播。” 劉琴說。
  “《詩經》大多數人都知道,但會覺得很難走近。”作為文化策劃人,劉琴建議“詩樂會”採用音樂、舞蹈等多元的藝術形式呈現《詩經》,用現代元素演繹古老的東西,讓大家都能來參與,瞭解和親近《詩經》。
  “我們學習《詩經》並不是為了成為《詩經》的專家,不是簡單地咬文嚼字,而是通過我們對《詩經》的發現,瞭解其中蘊含的藝術魅力,並且在傳統文化思想的指引下,對當下的現實有更加深入地瞭解。也就是發現經典之美,古為今用。”劉琴說。
  在“詩樂會”組織的講座和沙龍中,除了《詩經》名篇的賞析,還有嘉賓身著漢服吟誦詩篇、舞蹈愛好者即興表演、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合唱團演唱《國風·周南·苡》、《衛風·淇奧》、《秦風·無衣》等曲目,有讀有誦、且歌且舞。
  曾參加過幾場講座的市民李女士說,在這些講座里,《詩經》中的詩篇與音樂、舞蹈是密不可分的,這些藝術元素對《詩經》中詩篇的表現和闡釋起到了“畫龍點睛”的作用。
  子張認為,“詩樂會”對《詩經》的闡釋方式,其實並非完全創新,而是用各種形式還原《詩經》的本來面目。
  “普及傳統文化需要更多社會力量”
  據瞭解,目前“詩樂會”已在深圳及周邊城市的高校、文化場所舉辦講座、沙龍等活動30多場。子張透露,今年初,由復旦大學中文系夏雙韌主筆的“一日一首點評《詩經》”專欄已開欄,通過微信公眾號傳播擴散,面向公眾進行《詩經》普及。同時,“詩樂會”還將與深圳市圖書館合作推出“國寶《詩經》十年耕讀計劃”,用十年的時間,通過“一場講座一首詩”的形式,對《詩經》中的305首作品深入闡釋。
  “目前整個中國社會、中小學、高校對中國傳統文化存在普遍忽視,學生對外語的熟悉程度一般高於古代漢語,這造成大部分人對傳統文化感到陌生。即使高校開設了‘四書五經’的課程,也主要是把它們當成研究對象,整個社會都缺乏對於古典著作更加符合時代的闡釋方式。”關萬維認為,從民間角度推廣傳統文化,怎麼解釋並不是最重要的,更重要的是讓公眾“知道和接受”,讓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  “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著作一旦和每個人的生活連接在一起,就會產生不可低估的持久影響力。”但他認為,這僅僅靠一兩個民間組織、一兩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目前社會力量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支持度還遠遠不夠。
  劉琴對此有切身體會,在她看來,應該將“詩樂會”的一系列活動打造成一個大平臺,吸引和匯聚深圳民間各界人士,充分發揮這些人的力量和才能,為《詩經》的闡釋帶來更多角度和內容。
  子張歷任銀行、證券、上市公司高管多年,曾先後在滬、京、深等地工作,他說:“在深圳做這件事並沒有太大阻力,因為在這裡很容易用文化凝聚各路精英,大家很願意創新,願意傾其所能,用各自的方式共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、傳播。這也正是深圳文化活力所在。”
  “去年深圳打造的《人文頌》受到了市民青睞,我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打造‘風雅頌’詩經主題音樂會,讓經典文化這些看起來很厚重的東西,變得更加容易親近。”子張透露,他們的計劃是未來在各個城市設立“詩樂會館”,在鄉村設立“國學驛站”,接下來還計劃申報成立“詩書禮樂基金會”。
  感悟
  “讀詩讓人自省給人指引”
  因《詩經》結緣,以詩歌會友。子張和他創立的詩樂會在不斷推廣讀《詩經》的同時,也打動了一批深圳市民。以傳統經典詩歌結緣,越來越多的旁觀者參與到了詩樂會的活動,成為了新的推廣者。吳雲就是這樣一個“有緣人”。
  因為子張,因為詩樂會,她真正認識到了《詩經》之美,體會到《詩經》映射出來的生活道理。
  “我今年41歲,如孔子所說到了不惑之年。平時生活中有很多想不清楚的事情,讀了《詩經》,覺得能夠想通,生活有了指引,如沐春風。現在我想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宣揚出去,讓更多人感受《詩經》之美”。
  傳統文化也很貼近生活
  雖然是中文系畢業,但在學校的時候,吳雲卻沒有讀過《詩經》:“一直不敢碰,因為在我心裡,《詩經》是一部特別難讀的‘大部頭’。”
  吳雲從事著跟文化相關的行業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她去香港參加《群書治要》的學習。子張也是學習者,在課餘時間,他與大家分享起《詩經》要義和自己讀《詩經》的體會,還講述了詩樂會的活動。學習結束時,子張給同學們贈送了《詩經》,還一一題寫了贈言。
  這讓吳雲深有感觸。“他給人感覺認真謙卑,講《詩經》時,讓我覺得原本的‘大部頭’竟然變得這麼容易親近”。回深圳後不久,吳雲需要給一個活動場館取名。她想《詩經》中有很多很美的名字可用,便打電話給子張請教,沒想到子張當面來跟她交流。“我覺得他特別專註和堅持,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的浮躁”。
  此後,吳雲發現,子張之所以這麼專註,是因為有一種使命感。“他要去弘揚傳統文化的美。傳統文化並非束之高閣,而是與生活貼近,是一種生活的態度”。
  作為旁觀者,吳雲看到東莞某地的文化節請詩樂會做分享,全程極為重視。而今年初,詩樂會跟深圳博物館南書房合作的“推廣讀《詩經》十年計劃”,也受到很多市民和圖書館專業人士的贊揚,這讓吳雲感受到了傳承傳統文化的價值,她開始發動身邊的朋友去參與詩樂會的活動,感受《詩經》的美。
  “幾年前,曾經有一股讀傳統經典的熱潮席卷深圳。那時候我在當義工,帶著孩子們學習《弟子規》。但我心裡是有點瞧不起《弟子規》的,覺得那是小孩子學的東西。現在想來,那是我沒有靜下心來去感受滋養我們的傳統文化,因為即使是孩子們學的《弟子規》,也蘊藏著深刻的道理。”吳雲說。
  困惑時詩中可找尋答案
  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蓼蓼者莪,匪莪伊蔚。哀哀父母,生我勞瘁……”
  在一次分享會上,分享者講《蓼莪》時,引入了一段視頻。這段視頻講的是一位畫家背著父母來給自己畫展剪彩的故事。“當時我對父母所有的愧疚之情都涌上心頭來了。《蓼莪》中短短幾句話擊中了我的生活軟肋。它會讓我反省,並給我指引”。
  跟隨者子張和詩樂會,吳雲從最開始的“旁觀者”和“觀察者”漸漸變成了“參與者”。“讀詩之後,我開始做更多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事情,並試圖讓更多人得到《詩經》中智慧的指引”。
  吳雲常給企業做一些傳統文化的培訓課程。這種培訓往往需要面對很多80後、90後的年輕人,她便將傳統文化中的道理,跟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結合起來進行講解。“年輕人告訴我,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快速尋得財富。我用傳統文化的道理為他們講解”。
  你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?吳雲常會問年輕人這個問題。在他們思索的時候,吳雲會用孔子說過的“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”來告訴年輕人,先找準自己的定位,要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一個評估。“這句話在深圳公交車站牌上掛了3年,但很少有人重視它。而當你真正去思索時,就會發現這些道理都在先人的智慧里”。
  “讀《詩經》以前,我從來沒怎麼去感受生活,只知道盲目地掙錢,生活中常常覺得不快樂,也不知道是為什麼。但讀了《詩經》,讓我特別清晰。人生除了掙錢,還應該有精神追求。你所做的事情,要聽從內心的聲音,達到內心的喜悅。”吳雲說。  (原標題:找尋精神的“詩”樂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bwqighngjwh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